北京上海去西北一定要去敦煌,去敦煌一定要知道这些
那时候,我就想要去敦煌,想看看传说中的藏经洞是什么模样。敦煌,在外因为斯坦因骗取的文物而名声大噪;在内,因为余秋雨的散文而引得人们蜂至沓来。然而,很多人对去敦煌到底看什么心里还没有个明确的答案,只知道那里有个了不得的莫高窟,是诸多攻略上提到的“一生一定要去一次”的旅游圣地。可是莫高窟到底了不得在哪里呢?去那里除了骂一骂余秋雨口中的“王道士”,除了朋友圈发个“到此一游”的定位,你还应该了解些什么?什么才能让眼前斑驳的壁画、佛像“活”过来呢?
如果去敦煌,你不知道这些,就浪费千里奔波的旅费了。今年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《寻梦环游记》中有这样一句台词:“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没有一个人记得你。”让一个人“活”过来的是记忆,让一个地方“活”过来的是历史。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,它不是一个人一蹴而就的奇观,也不是一代帝王倾全国之力造就的伟绩,它历经十六国、北朝、隋、唐、五代、西夏、元等历代的兴建,经历了千年的成长史。站在莫高窟里,你能看到上千年的艺术史在眼前流淌。你也能看见先人们的智慧、他们的宗教回忆,看见他们的信仰。你还能看见历史的脚步,看见战乱的伤痛,看见辉煌,也看见寂灭,看见过去,也回望今天。
前秦建元二年,僧人乐尊路径这里,忽见金光闪耀,如现万佛,于是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,后来法良禅师等继续在此洞修禅,从此便有了“莫高窟”。莫高窟起于前秦,发展于北魏、西魏和北周时期,当时统治者崇尚佛教,石窟的修建得到了王公贵族们的极力支持。而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,隋唐时期的莫高窟更为繁盛。
如今我们在莫高窟中看到的很多壁画都是那个时期的,比如第39窟西壁龛内著名的壁画《先画飞天-盛唐》。隋唐时期莫高窟的辉煌,伴随着历史的更迭逐渐熄灭,待到元代以后,敦煌彻底停止开窑,而后逐渐荒废,沉寂百年后,再等来的便是一段令人痛心的历史。敦煌再次被人们注意到,并非是在清末,而是在乾隆时期。
但是敦煌的变故,确是在清末。那时,藏经洞偶然被发现,随后斯坦因利用当时的现实背景,外加打感情牌,两次骗取了大量珍贵文物,从而使整个世界为敦煌所震惊。在外名声大噪后,莫高窟的文物失窃更加严重,当时的清政府才堪堪重视起敦煌,下令将文物清理、押运到北京,然而在沿途中又遭洗劫、偷窃、私藏,最终送进京师图书馆的仅八千余卷。那段历史,是我们中华名族共同的痛。
我一直认为敦煌的莫高窟和北京的圆明园一样,都是见证者。它们的存在,是美好被撕碎后的心惊,是艺术被破坏后的眼泪,也是我们立志要强大起来的决心。站在莫高窟里,我除了惊叹历朝历代的艺术之美外,也缅怀历史,缅怀先人的记忆,回望现在,每一步路更走的坚定。关于藏经洞的由来,众说纷纭,一说是莫高窟的僧人们为了躲避战乱,避免经书毁于战火所以封存于洞中;又一说是大约公元1000年左右,折页式的经卷传入敦煌,于是僧人们将使用不便的卷轴式佛经费存于石室中,还有说……相比起没有定论的藏经洞由来,真实而确切的另一个关于藏经洞的人物,人们要熟悉的多。
那便是被余秋雨斥责为“罪人”的王道士。然而,后来已经有很多人站出来纠正余秋雨的谬误,莫高窟的损伤全部计算到王道士头上,过于偏颇,而且不合历史。王道士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还是莫高窟的守护者,他接手莫高窟时,那里已经荒废良久,底层洞窟早已被黄沙所埋,很多洞口都已坍塌,王道士花了大量的精力去化缘,修复莫高窟,光清理流沙就花了两年多时间。
他发现了藏经洞,并且多次向官府报告,然而没有被重视。他甚至还给慈禧上书,报告莫高窟的情况,然而仍然无人问津。王道士固然也有很多损坏文物的行为,比如粉刷白墙,损坏过雕像等等,但是因此就将时代局限下的历史错误整个加诸于他一人身上,也未免太不公平。
所以站在莫高窟里,别再光顾着骂王道士了,也该了解一下他为保护莫高窟而做的事。提到敦煌,人们自然就会想到莫高窟。可是敦煌不止有莫高窟,这里还有鸣沙山、月牙泉、玉门关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,也就是雅丹魔鬼城。鸣沙山的沙子因为气候和地址因素的影响会发出嗡嗡的响声。如今这里已经变成玩沙的天堂,旺季很多人一起滑沙的场景十分壮观,在这里也可以体验驼铃声声的骆驼骑行。月牙泉被鸣沙山环绕,是沙漠中一弯清澈的“新月”。这里是沙漠中的一小片绿洲,景致很不错,在这里坐看鸣沙山落日十分漂亮,所以我推荐夏季黄昏时节去这里游览。玉门关遗址,指的便是“春风不度玉门关”的那个玉门关。如今这里只剩下一个夯土堆的遗迹,古城边关早已消失在风沙的侵蚀中,所以不要对这儿抱有太雄伟的期待。玉门关是前往雅丹魔鬼城的必经路,不会浪费旅程,不妨来这里感怀一下历史,继续旅程。雅丹魔鬼城,是丝绸之路一线旅行必去之处。因为这样的地址奇观,在中原地区是看不到的,这里戈壁地质奇幻,傍晚夕阳西照,尤为壮观,是绝佳的摄影地点。不过来这里游玩,最好在天黑前回去,夜晚劲风穿行在雅丹地貌间,会发出猛兽般的吼啸声,挺恐怖的。而且这里因为有磁石的缘故,指南针不起作用,戈壁上地标性景观基本没有,晚上也容易迷路。作为一枚吃货,发现美食是小仙旅途中的乐事之一。敦煌的美食其实不少。除却西北路线中都必不可少的牛羊肉外,还有一道著名的美食驴肉黄面,但因为名气太大,卖的店太多,并不是家家都好吃,要慎重选择。
我个人比较推荐达记、卜记或叶记的驴肉黄面,味道还不错。但据说敦煌本地人其实很少吃驴肉黄面,价格也不便宜,所以路过试一下是可以的,也不至于列上非吃不可的榜单。去敦煌旅游,可以尝一尝当地美食,焖饼子。这是当地人常吃的美食,性价比要高的多,而且当地人开的店也比较多,更容易尝到地道的当地味。据说,焖饼子还是敦煌老丈人接待女婿时的大菜,值得体会一下。还有拉条子,之前看到一句话,说“敦煌人就是吃拉条子的命!”看起来是真的爱到骨子里的美食了。除此之外,还有炕锅羊肉、羊肉粉汤、杏皮水、泡儿油糕等等美食,可以挑选着吃一吃。看到这里,敦煌的形象是否在你心里饱满了起来?这里曾经繁华荣耀,也曾饱受战乱的苦楚,无论是莫高窟,还是沿途常常能看到的古城遗址、边关遗迹、汉长城遗迹,都无不昭示着那些文化、艺术被破坏的憾事。如今来到这里,除了感受西北文化的悠久历史,感叹先人的智慧和过往的荣辱外,我想我们更应该想到的是保护、珍惜和理解。莫高窟如今每天限定接待游客6000人,买票很不容易。参观时不能将大包、拉杆箱、照相机、自拍杆、摄影机等物品带入窟区,更严禁触摸,拍摄(外景可拍),涂写,有时候因为恶劣天气还会暂停开放,可想想莫高窟的故事,我们也应该接受、理解。
这里的壁画、佛像,以及土地都曾饱受磨难。即使在你的旅途中不能留下“到此一游”的影像记录,或者意外地不能亲眼看到它,可想起它正在被保护着,那些幸存下来的文物和艺术瑰宝不会再像它们的“兄弟姐妹”一样流落异乡,不会再被蚕食、被丢弃、被忽视……你的心里,会不会也和我一样,燃起阵阵欣慰。